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藏法師法語】—法  介介法師簡介略傳法影法語文集
分享: facebook 噗浪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MyShare Windows Live yahoo google FunP 推推王 黑米 HEMiDEMi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2008.08.31 淨土法門為捷行易至之修行:
   
  佛法修行的通途道,乃是經由對佛法的聞、思、修為方便,以自力的戒、定、慧增上,而逐漸趣向解脫為目的,其理甚明自不待言。然自力的修行解脫,對極大部份的眾生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身處末法的五濁惡世,欲能世世不失人身,且精進不退於佛道,更不是一般凡夫所能。但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不退轉)。如經偈說 :若人疾欲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又云:阿彌陀等佛,及諸大菩薩,稱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轉。
   
   
   
  2008.08.15 菩提心的實踐:
   
  發菩提心,是成佛的必要條件。諸佛成佛之後,依於大悲等流之心,也會任運地百千化身於有緣的世界,繼續度化眾生的。至於吾等凡夫眾生,由於自身道力的不足,菩提心固然是要發,但在修行未至不退之前,祖師大德(包含龍樹菩薩)都勸我們應當先求自身道力的成就(例如先求往生西方),方發願迴入娑婆救度眾生,如此才比較有效而實際,否則以凡夫的身、心與福德力,想要扭轉眾生的業力,是很不切實際的。
   
   
   
  2008.07.31 理性的出家抉擇:
   
  古德云:「出家非將相能為」,出家豈是容易、輕率之事?當然,勸人出家只要不是出之以威脅、利誘、欺騙等的惡心或手段,基本上也是善行之一。只是施勸之人,亦應善觀根器,同時也要考量當事人的家庭因素,及出家道場如不如法、應不應機等條件。若過度勉強,於當事人、寺院及家庭等三方面皆有不當之影響,自當避免。另一方面,當事人亦要冷靜以理性考慮,千萬不可因為人情,名利,道場或師父很大、有名,乃至一時情感衝動而出家,如此誠是損已不利人之事。
   
   
   
  2008.07.15 菩提心的重要: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一個不了解菩提心的人,雖自認為是大乘人,行大乘法、修大乘行,那也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昧見罷了。今日的臺灣,到處有所謂的菩薩道,建設人間淨土 …… 等等之類高超的佛教口號,相對地,菩提心、菩薩行的根本正見也就更為重要了。
一個不了解菩提心正確意涵的人或團體,當然不能引發正確的大乘因行,既不能引發大乘的因行,而卻希求大乘的果覺,豈非緣木求魚?《涅縏經》云:「勤苦修行,非涅槃因」,正此之類!
   
   
   
  ●2008.06.30 怎樣成就一位具格的弘法者: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僧人若具備出離心、慚愧心、調柔心與佛法正見等基本的標準,即使沒有具體的「講經說法」,他也已經成就了令佛法常住在世的功德了。再進一步說,所謂的講經說法,正如? 諦閑老法師所說的:「講經非關記問之學,而是從實修中流露的」。因此,一個真正對眾生有實際幫助的講經弘法者,是從福慧雙修的實踐中來的,在養成教育的階段中,他應該要自覺的在佐事僧、義解僧、禪修僧等三類僧伽當中,能兼一至二類乃至全兼而修,決不是躲在自己的象牙塔裡,只在文字、概念堆中打轉。他必須透過修行發菩提心,及修持禪觀的功德,以得根本智的加持與後得智的啟發,才能從與佛法相應的清淨自心中,演說出正確而又應眾生機的微妙佛法來。
   
   
   
  ●2008.06.20 如何養成行解兼備的僧人:
   
  在《沙彌學處》序「振興佛教從完備的沙彌教育作起」ㄧ文中,我提出一些訓練淨人的大綱,提倡一定要從淨人階段就開始訓練,達到了標準才能讓他出家,進而再訓練沙彌,也一樣要達到標準才能作比丘。不能等到成了比丘了才來訓練,那就太慢了,這是我們應當先了解的。
尤其修行人的解門學習,一定要求在生活當中去實踐、展現,最根本的標準是:要具備道心、出離心、調柔心、慚愧心、佛法正見、人群互動中所表現的成熟之人際關係及能時時自我提斯的修道意志等,而不是一開始就強調學習共於世間法的語文或學術研究。此外更要有一段至少要五年的律儀生活養成時間,以進行具體的「生熟互轉」之僧格養成教育。

   
   
   
 

●2008.06.10 關於梵唄之應用:

   
 

論及梵唄之應用,主要分三方面︰一者用於日常朝暮課誦及六時行道當中(上供、過堂等亦屬之);二者用於講經前後及授歸、授戒、拔薦、度亡等法會儀式之中;三者用於道場懺法
(正是以天台懺法為代表)的專精修持中。梵唄在這三方面的應用
,除了具有攝心息緣、化他導眾的使用利益之外,針對修懺當中,
之所以要運用梵唄,考其用意,除了尚有讚詠佛德、知法次第等
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透過清淨梵音的諷誦,引發修懺者內
在的懺悔、慚愧與體會、覺悟之心。

   
   
   
 

TOP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