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略釋 30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了這個六染心 並且對幾個特別的名詞-做了一簡單的解釋 他重新再做解釋 我想這個你再多看幾遍-慢慢就會懂 那這個已經將生滅因緣講完了 現在生滅門當中還有一項-還有一門 生滅門當中還有一部分要講的-就生滅之相 因緣是指它變化的因緣 生滅之體形、體相、相貌 現在講生滅之相-特別指的是指的說 就它的這個總體來看有粗有細-這樣來說的 那麼我們來看看那個科判 科判就是什麼呢? 接下來是什麼呢? 多少啊? 癸三、生滅相 生滅相 釋上生滅之相-有沒有? 好!那麼癸三分幾科? 分三科 哪三科啊? 子一是什麼? 牒前 子二 子二 牒前標數 子二呢? 徵列略顯 徵列就是提出、列出來 略顯的意思 不是顯略 略顯 那子三呢? 廣釋其相 廣泛的來解釋這個-生滅之相是什麼 分幾科? 子三分兩科 哪兩科啊? 約人對顯 約人來顯它 那丑二? 辨相所依 辨相所依又分幾科啊? 哪兩科? 寅一、順辨生緣 用順的方式-來辨別這個生滅因緣 那寅二呢?(逆論滅義) 一個是生緣 一個是滅義 它怎麼樣還滅 那麼這個滅義當中又分幾科? 哪兩科? 卯一、正解這個滅義 那麼卯二? 釋疑 釋疑有個問答 那麼就簡單就是這樣內容了 好!我們來看一下 這樣子就差不多-就結束了這個關於辛一的部分 所謂明染淨生滅的事情 就全部講完了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部分 明染淨生滅 對不對啊? 這個明染淨生滅的部分-分這個三科就可以講完 好!那麼現在我們來看一看 復次 我們唸一下 子一、牒前標數 復次分別生滅相者 有二種 云何為二? 一者麤-與心相應故 二者細-與心不相應故 又麤中之麤-凡夫境界 麤中之細及細中之麤-菩薩境界 細中之細是佛境界 此二種生滅-依於無明熏習而有 所謂依因依緣 依因者-不覺義故 依緣者-妄作境界義故 若因滅則緣滅 因滅故不相應心滅 緣滅故相應心滅 那接著再 復次分別生滅相-就有 講到生滅的相狀有兩種-兩大類 一類是麤-一類是細 他簡單講就是這樣 那什麼是麤、什麼是細呢? 那麼麤者 與心相應者是麤 什麼叫與心相應? 前面講相應染-對不對? 什麼相應染? 與那個妄想心能相應 但不與什麼呢? 不與真如心相應 是與妄想心相應 所以叫做相應染 前面不講了嗎-對不對? 相應有很多意思 除了他自己解釋那個意思以外 就是染污法-跟你的能妄想的心相應 簡單講就是與你的染心相應 這樣懂嗎? 那這樣子這就是與心相應 有境 有染境與心相應 與你的妄心相應 那什麼是細呢? 這個境界與你的染心不相應 為什麼? 三細當中的業識、轉識、現識 它這個心很細-細到了你沒有能所相對 所以它 哪怕你有染境界-它也不與你的心相應 因為它沒有境界啊 沒有境界沒能所啊 所以與心不相應 這樣聽得懂嗎? 這是唯識學裡頭叫做不相應法 不相應法 是這樣 不是說無表 無表它還是相應的 與你的心相應 好!那麼這樣叫做不相應 不相應的為細 前面已經講到了 不相應染一定細 是不是這樣? 有三個不相應染 從四、五、六染心當中-就是不相應染 所以不相應染一定細 那好了 什麼是 那又麤中之麤 把這個麤跟細-分麤中之麤 那就是所謂第一種 第一種相應染 第一種相應染 叫做什麼呢? 執相應染-麤中之麤 那麼麤 應該其實 對!麤中之麤 其實還有啦 那個不斷相應染也是 那麤中之細及細中之麤 麤中之細的是什麼?-就不斷相應染 還有這個分別智相應染 這就是這個麤中之細 那細中之麤呢? 就四跟五是細中之麤 懂嗎? 是什麼呢? 是現色不相應染-跟能見心不相應染 這是細 三細當中的心-對不對? 但它還是麤的 跟什麼呢? 跟根本業不相應染來講-它還是麤的 所以這叫做細中之麤 所以它有四個境界-四個染心 那麤中之麤就第一個染心 那麤中之細-兩個 細中之麤有兩個 就合起來四個 那再來細中之細-那是佛境界 那其實不是佛 佛沒有染了啦 佛沒有生滅相了啦 那是指的說進入佛境界的-最後一個染污法 那就是菩薩盡地 所以說就簡單的說-叫做什麼呢? 似佛境界 懂意思嗎? 那細中之細 就是無明業相 這個講到這兒-就沒有什麼重要了 不過他還是提了 因為有些經論上提到這麤跟細 他就提了 那麼這兩種生滅-都是依於無明熏習而有 這裡頭無明當然包括-根本無明、枝末無明 所謂依因依緣 那麼依因是根本無明 依緣是什麼呢? 是三細的枝末無明 那麼所謂依因緣 那依因是什麼樣? 就依這個很微細的根本無明 那麼就是不覺故 不覺什麼啊? 不覺心起那個不覺 就是不覺什麼?-不覺真如 就這一念心 那依緣 依緣就是枝末無明裡頭的-麤的三細 依根本無明來講它是麤 那以三細六粗來講它是細-叫三細 依這個緣 所以妄作境界故 到了境界相 對不對? 境界相起 現在講還滅 逆論滅義 若因滅則緣滅 因滅故不相應心就滅 那不相應心滅-那緣就滅 那緣滅故-相應心就滅 相應心就是這個-依第一、第二、第三種染 那因滅就根本無明滅 那麼這個不相應的四、五、六-三種染也就滅了 對不對? 所以還在講那個根本無明-跟枝末無明 這沒有什麼 了解一下就可以 接下來要釋疑 釋疑比較有意思 我們來看 他說 如果心滅者-那云何相續? 講心滅 這阿賴耶識中的根本無明滅 它就不能夠相續囉 那不能相續-就云何相續啊? 心滅就不能相續 那如果能相續 又怎麼能夠說是究竟滅呢? 這裡頭講說心滅云何相續? 是講說 你講心滅啊 那如果說心滅了 欸!那就沒有相續相 沒有相續相的話 那佛也看不到眾生了 那眾生呢 那也就沒有這個境界可以執取 那這樣的話這世間-不就變成無佛、無眾生? 意思是這樣 然後他就講 他就講說 因為他 你就你自己有講嘛 不相應心滅跟相應心滅 那所以說你只要講心滅了 那只要心滅了就沒有相續了 那還有什麼因滅跟緣滅-的分別? 就沒有啊 所以他就要來質問你 心滅了就不會有相續 那麼他顯然是把心的相滅-想成心的體滅去了 是那個海浪的分別心這個相 海浪的浪相這種心相滅 不是海水的體滅 這樣懂嗎? 事實上他搞不清楚 他故意這樣來問 他是他弄混了 所以所言滅者 唯心相滅-非是心體滅 非是真如的心體滅 就好像說如風依水而有動向 風吹 吹到水 水才有動向 如果你水滅-則風向斷絕無所依止 你不能夠說水都沒有了 你因為有水-風來吹你才知道有風 因為風吹起浪來了-你才知道有風 你才知道有風 所以風就當作是無明 無明 那麼吹起這個浪 浪就是心的生滅相 那水就是真如體 真如體是不滅 生滅的相滅了-那風就水滅 是不是這樣? 或者風滅 心真如體上面的這個浪的相-才會滅 是這樣 所以說啦 以水不滅 但是以水不滅-風相就可以相續 如果風滅故-那動相隨滅 浪就停了嘛 因為你水不滅-風來吹才有得吹 無明才有得吹 才有能夠吹出種種生滅形相 如果你水都沒有 水體都沒有 你風怎麼吹? 吹什麼東西啊? 所以如果說你真如都沒有了 你無明能夠對誰無明啊? 能夠擾起什麼樣子的無明相? 擾不起 對不對? 所以說真如心體是不能滅 只有真如心體不滅 無明來吹 無明風來吹 才會有種種眾生的染心相 現在要滅滅無明 無明滅是講-不相應心滅、相應心滅 通通在講無明滅 緣滅也好、因滅也好-通通在講無明滅 不是在講心體滅 所以無明能滅 無明能滅-可是心體不滅 所以還是能相續 還是能相續佛果 不然連佛果都不能相續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眾生也別想度了 那佛果都不相續了 所以說若心滅者云何相續? 那如果能夠相續-怎麼能夠講究竟滅呢? 我們講究竟滅的是心相 是這樣 這個譬喻啦 我們這樣懂懂也就可以了 那麼依心 無明亦爾 無明是依心體-就真如心體才能動的 如果心體滅-則眾生斷絕無所依止了 這眾生就沒有了啊-哪有眾生啊? 所以真如依眾生而有-不!錯了!真如不離於眾生 倒過來說真如永遠不滅-所以眾生不會沒有、滅失掉 懂嗎? 成佛!佛也沒有不見了 是不是? 那心、真如心體還在 那什麼能叫做眾生呢? 就是因為真如體被無明業風吹-然後生起浪 這個浪 真如 水浪 就浪說叫做真如-叫做凡夫 就水說叫真如 所以凡夫不離真如-就像浪不離水一樣 那今天停的是停無明-所以浪就停 可沒有說把那個水給滅掉 換句話說真如沒滅 真如沒滅-所以永遠眾生不會滅掉 眾生最後是變佛而已 所以佛也不會 沒有滅絕 所以成佛不是什麼都沒有-眾生也沒有、佛也沒有 叫成佛 不是的 他是有佛的 成佛 所以佛才能度眾生 是這樣 是這樣 所以眾生斷絕無所依止 以體不滅-所以心得相續 因為相續-所以眾生才不斷滅 不然就變斷滅見了-對不對? 所以唯癡滅故-心相隨滅 非是真如心智滅 所以非心智滅 懂嗎? 懂嗎? 不然變斷滅見 斷滅見 成佛就是一切斷絕啊-對不對? 也沒有那個佛存在了 也沒有眾生 當然沒有眾生 那也沒有佛 那也當然就佛也不能起用了 那這樣我們拜佛拜假的啊? 那念阿彌陀佛念假的啊? 對不對? 那就斷滅見 這是內道-這是佛門內的斷滅見 懂意思嗎? 不是那個外道的斷滅見 外道的斷滅見是說-人死如燈滅 不過人死如燈滅也是啦 也是這樣種斷滅見的一種 斷滅 是什麼都沒了 所以我大幹一場-死了就沒了 所以不招因果 這種斷滅見 那我們這種是淨法斷滅見 成佛就什麼都沒了 神經!那這樣還能拜佛嗎? 不是這樣 佛還有利生妙用、不思議業用 就這樣 好!那麼這樣子叫做什麼? 這樣總算把染淨的生滅-全講完了 染淨都有生滅 現在全講完了 所以辛一全部講完 這一大段兒講完了 這染淨生滅裡頭 生滅心、生滅因緣、生滅相-全講完 現在我們就講染淨互熏 染能熏淨-淨能熏染 染能熏淨-所以說真如會有凡夫相 就是染能熏淨 那淨能熏染-所以凡夫有成佛的可能 這樣懂嗎? 所以染淨互熏 有眾生、有佛 現在在講這個 剛剛第一大科在講染淨因緣 他不講佛怎麼來、眾生怎麼 不!不去講說佛跟眾生的-互相關係 他講各別關係 染是這樣-淨的是這樣 現在講你因為凡夫的染當中-不壞有淨 所以說生滅中有本覺、有不覺 對不對? 生滅法中有本覺 談本覺不覺 就恰恰好你有那個本覺-所以你有始覺 有始覺能夠讓你怎麼樣? 淨法熏染法-把你熏成佛 可是它也有不覺 萬一你的淨緣不足 那麼染法強熏 那真如就落為無明 就成為六道輪迴眾生相 這是染法熏淨法 這樣懂嗎? 所以染淨會互熏 所以有了眾生差別相 有了十法界眾生 他才講這個事 好不好? 他也指出了一個修行的-絕對可能 無邊的可能性 好!我們來看 辛二什麼? 明染淨互熏 分幾? 分四科 第一科是什麼? 壬一、舉數總標 壬二、徵列別名 壬三、廣釋這個染淨-相互熏習的意思 分幾科? 哪兩科? 癸一、總明熏相 總明熏相又分幾科?-(兩科) 哪兩科? 譬喻、法合 那麼剛剛講-廣釋這個染淨熏習之義 分兩科 第一科總明熏相 那第二科呢? 癸二、別明互熏 那互熏分幾科? 哪兩科?-(子一、染法熏習) 子二呢? 子二是什麼? 子二是淨法熏習 那子一、染法熏習分幾科? 哪兩科?-(丑一、設問;丑二、論答) 好!就這樣 我們先看到這裡 這樣你就懂得看那個科判-對不對? 好!我們現在往下 我們現在從剛剛前面來 復次 來!唸一下 復次有四種法熏習義故 染法淨法起不斷絕 云何為四? 一者淨法 名為真如 二者一切染因 名為無明 三者妄心 名為業識 四者妄境界 所謂六塵 熏習 所謂六塵 熏習義者 如世間衣服實無於香 若人以香而熏習故-則有香氣 此亦如是 真如淨法實無於染 但以無明而熏習故-則有染相 無明染法實無淨業 但以真如而熏習故-則有淨用 好!這是在講整個辛二 明染淨互熏當中的這個-壬一、壬二跟壬三、壬四 好!那麼壬一是什麼呢? 這個總舉 舉數種總標 復次有四種法熏習義故 所謂染法淨法起不斷絕 有四種的法來熏習 讓這個染法能夠不斷絕 讓這個淨法也能夠不斷絕 這樣懂嗎? 懂意思嗎? 染法不斷絕-所以眾生無明處處有 對不對? 到處都眾生相 淨法不斷絕-所以眾生有成佛之義 是不是? 淨法要斷絕-你別想成佛啊 所以就是有這種方法-讓你淨法不斷絕 我們說 今生修行不開悟-下輩子再來 淨法不斷絕 今生修行不行-我到阿彌陀佛那裡去 淨法不斷絕 都是為了淨法不斷絕 我發願生生世世童貞出家 淨法不斷絕 欸!童貞出家還真的好 最近想一想還真的比較好 少有染心 那個一下靜坐-就想到以前恩愛畫面 難修難行 是不是啊? 童貞出家還是比較好 所以我們這些老人-都要向小孩子看齊 對他立正 所以你們這些小孩子要什麼?-發長遠心 所以說淨法不斷 好!這第一 先總說這有四種法 總標這四種法 染淨互熏 他們有四種法來相熏 好!哪四種呢? 叫徵列別名 云何為四? 一者淨法 什麼是淨法能熏? 真如嘛 就是真如能熏 那麼第二種能熏的叫做染因 一切染因 一切染因是什麼?-就是無明 不了真如謂之無明 就根本無明 第二種枝末無明的-最微細的無明 叫做妄心 這是舉細-名為業識 對不對? 名為業識 注意!這是舉細該麤 把細的拿出來講-麤的都包含進去了 妄心我說過-其實就是六染心 懂嗎? 就六種染心 不過最細的是哪一個? 就業識 是不是這樣子啊? 而且他說名為業識 因為一切通通由業識來-對不對? 要講無明因就是那個染因了-就無明 那就根本無明 講枝末無明-一切為老大的就是那個業識 懂嗎? 所以講曰細該麤 說細該麤 該就是應該的該-包含的意思 那第四種是什麼? 你現起了種種境界 這境界就麤中又麤了 這已經是境界相 境界相 境界相 麤中又麤 所謂六塵 不過這六塵是對心相應說的-心相應染說的 懂嗎? 心不相應染就沒有這六塵 這個三細當中沒有六塵 所以是從三細出六麤 這個智分別開始-才有六境、六塵 懂嗎? 所以這可以講成是六麤相 前面的妄心可以講三細相 懂嗎? 永遠是在這三細六麤裡頭-轉來轉去的 這個《大乘起信論》就是這樣 真如、阿賴耶、無明 然後三細六麤 永遠在這裡轉來轉去 就這幾樣轉來轉去-用來用去的 你抓到這裡你大概就知道 好!那境界就六塵了 壬三什麼啊? 廣釋染境熏習之義-分兩科 總明熏相 怎麼熏呢? 譬喻 什麼叫熏呢? 簡單的說就是 你本來沒有 我把你吹 我把你吹 我用香把你熏-熏到後來有了 是這樣 是這樣子 這個我想這個不用再講-文字很容易懂 對不對? 文字很容易懂 你本來沒那個力量-我把你熏成有那個力量 那你說這樣熏的-是真的還假的? 熏的 不是本來有的 真的還假的? 真的還假的? 真的還假的? 弄假成真 很饒舌 是真的 為什麼? 因為連無明都是假的啊 如果你要講的話-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 無明是因為不覺真如才叫無明 它本來無明無體 所以一切妄非真 真如本有-諸妄非真 所以說你要這樣講 那真如是假-那還不是一堆眾生在那兒 咱們就眾生-對不對? 所以一切的眾生通通是被無明 通通是被無明熏出來的-你要知道 所以你說我們假的嗎? 還真的很呢 煩惱還真煩惱呢 愛不得 這個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 肚子餓(臺語) 貪愛不捨 這還真的欸 對不對? 定西老法師臨入滅的時候 痛得要命 一直喊痛啊…… 弟子跟他講 哎呀!師父啊!肉身是假的-別喊 他說不是啊!痛才是真的啊 痛才是真的 這個肉身雖然是假的-痛可是真的 其實天臺宗真妄根本就一如 你還來跟我今天講真假-你就太小看我了 是不是啊? 唯一一實相 天臺是這麼看 那麼在這裡我問你-熏的是真的還假的? 當然是真的 如果這是假的 那你做凡夫也是假的 我們怎麼做凡夫的啊? 還都嘛不是被真如熏出來的 是不是啊? 所以凡夫如果是真的-那熏就是真的 所以唯一真就是真如真 你別怕 那麼熏 把你熏回真如-那就真者不變 所以你不用怕熏是真是假 它就是真用 熏即是假 熏雖然是假熏-但是有真用 你要知道 最後會成真 所以真的還弄假成真 是這樣 懂嗎? 所以好 熏就不用講了 那麼就是用香去熏 所以有淨用 雖然無明無有淨業-但是以真如而熏故有淨用 什麼叫淨用? 你是無明的傢伙 你我都是無明的傢伙-對不對? 還在貪染 不過現在能講經-你能聽經 等一下叫你修行你還修 修得還一板一眼的 拜起佛來還很真誠的樣子 拜完了就去造業-沒錯啦 正在拜的時候還很真實-對吧? 有淨用 正無明時有淨用-對不對? 所以怎麼會是假? 弄假會成真 熏假 假為熏 熏為假-但是用為真 好!那麼再來癸一、總明熏相 就是用譬喻來講 那接著癸二是別明互熏 怎麼互熏法? 那麼子一就染法熏習 先講染法 染法要怎麼熏? 那麼子一是什麼? 染法熏習這子一 那先設問再來論來答 云何熏習起染法不斷 我們剛剛講染法淨法不斷 我們先說染法怎麼不斷? 很容易懂 他回答啦 那麼略答 首先先略答 所謂怎麼樣? 以依真如法故有於無明 對不對? 那以有無明什麼? 染法因故即熏習真如 以熏習故則有妄心 以有妄心即熏習無明 不了真如法-故不覺念起現妄境界 以有妄境界染法緣故-即熏習妄心 令其念著造種種業 受於一切身心等苦 有沒有? 有沒有? 染法不談 就談四個 就談三個 染因、染心-還有染因緣 染的外緣、染境-這三個 首先他說啦 因為你真如 不了真如-所以生了一個無明在那裡 這個無明呢 無明為染法的因 然後這個染法的因-來熏你這個真如 讓你這個真如 真如被閉 一念閉-那一念就妄動 這一念妄動就生起妄心 所以以熏習故則有妄心-懂嗎? 真如妄動其有妄心 首先剛開始是不了真如生無明 無明熏真如 讓真如繼續的無明下去 那結果就真如一念妄動-現起枝末無明 就倒回來生起枝末無明-生起妄想 就是業識 就是妄心業識 而有妄心 這一念妄心再去熏什麼呢? 再去熏這個根本無明 而使得、更加使得不了 讓這個根本無明-更加的不了真如 不了真如 反熏這一念妄心 讓這一念妄心起了一個-業識之後的轉識跟現識 所以不覺念起-現妄境界 不覺念起就是轉識 然後現妄就是現自起的境界 這有了境界之後 以有境界的染法因緣 這個時候還是無對的-不相應心 結果再熏妄心 這一念妄心-又生起更強大的染著因緣 讓它念念起智分別 分別智 就是什麼呢? 智識 智識又起了什麼識? 又起了這個相續識 相續識就起了落入了六根境界-執的執取識 執取還有計名等等 所以這個時候就怎麼樣? 令其念著造種種的業 這樣子知道嗎? 就計這個執取相、計名字相等-凡夫的我執就現前了 受於一切的什麼呢? 身心的什麼? 的業繫苦相 就又生起來了 剛開始是三細-最後六麤 三細來熏妄心 令其念著 這個念著就相續 念就是智識 第一麤 第二麤 著就相續識 相續識 不!念是智識跟相續識 那麼再來呢 這個著就是這個執取識 執取相跟計名字相 那造種種業就起業相 受於身心一切等苦-就是業繫苦相 也就六麤又跑出來了-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又看到六麤了? 所以簡單講 你就看到了又是無明-不了真如 不了真如起無明 無明反熏真如 真如就反熏妄心 妄心再反熏無明 無明更加妄心 妄心這個時候就起三細 三細再生六麤 然後就成為流轉相 這就是染法相續 對不對啊? 起染法不斷 相續不斷的染 很容易懂 好!那麼不過這是略釋-略答 現在要廣深而答-廣泛的答 略答就要很累了-現在還廣答 你看看 那怎麼樣廣申呢? 分三科 哪三科啊? 明什麼? 明境界熏妄心-對了 這是什麼? 卯一 第二 卯一這個明境界熏妄心 那卯二呢? 又把它倒回來了 妄心熏無明了 先從妄境界熏妄心 然後再從妄心來熏無明 接著你想也知道 無明熏什麼? 一定熏真如 讓真如更糊塗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卯三一定是什麼? 明無明熏真如 對不對? 這逆說了 剛剛順說 從真如熏下來-對不對? 真如不了為無明 無明熏真如-真如生妄心 妄心熏無明-無明熏妄心 妄心生三細-三細長六麤 是這樣子 那現在倒回來 六麤熏三細 三細熏妄心 就境界了 六麤是境界 六麤境界來熏三細-就妄心 妄心又熏無明 無明來熏真如 也是一樣染法不斷 就廣說一遍 懂嗎? 所以說文大概就這樣 那麼我們唸一下就知道了 來!我們來唸一下 唸了就懂了 此(妄)境界熏習義有二種 云何為二? 一者增長念熏習 二者增長取熏習 妄心熏習義有二種 云何為二? 一者業識根本熏習 能受阿羅漢辟支佛-一切菩薩生滅苦故 二者增長分別事識熏習 能受凡夫業繫苦故 無明熏習義有二種 云何為二? 一者根本熏習 以能成就業識義故 二者所起見愛熏習 以能成就分別事識義故 這樣你就很容易懂了-對不對? 怎麼說都是怎麼樣?-都是它熏回去 首先他說到了用妄境來熏 一定是熏兩個 一定熏兩種 一種是增長念熏習 什麼叫增長念? 用境界 就境界相熏業識跟轉識-二種妄心 使增長智 智相跟 智識跟相續識二識 這是約念 這是將境界就什麼?-細的部分來熏的 就麤的部分來熏呢-是增長取熏習 什麼增長取啊? 就境界相 境界相熏習這個智相-跟什麼呢? 相續相 而增長凡夫的 這裡就講凡夫了 凡夫的執取相跟計名字相 讓它產生-凡夫六識中的什麼呢? 凡夫六識中的我執 從細的叫增長念熏習 就讓它產生-三乘微細一點的什麼呢? 這個法執 懂意思嗎? 所以境界熏麤成凡夫的我執 熏細能夠成什麼?-阿羅漢的法執 對不對啊? 有沒有道理? 很有道理嘛 是不是? 它一定這樣熏的嘛 看得懂嗎? 增長念就是法執 讓他增長那個什麼? 你要對看這個 講到這裡都要對看那個什麼? 對看那個附錄二 附錄二那個標題你就看得到 由境界相來熏業識跟轉識 然後讓他增長智識跟相續識 智識跟相續識-就是二乘人的法執 這就增長念 或者再來熏他的智識跟相續識 境界相來熏他智識跟相續識 是剛剛他熏出來的那個法執 熏得他增長執取相跟計名字相 讓他生起我執 熏法執增長我執 熏你的根本、熏你的微細心-讓你增長法執 是這樣 這叫做增 這叫做什麼呢? 這叫做 這叫做境界的熏 是麤一點的 由外來熏 是不相應染心熏 那麼現在接著講無明妄心熏 無明妄心有兩種 第一種 不是無明妄心-也是啦 妄心分粗跟細 第一種粗 第一種叫細的-對不對? 看到沒有? 什麼心? 業識根本熏 有沒有? 業識根本無明 業識的根本熏 就是業識根本-對根本無明的熏 或者是說 對啦 就是反之 業識反之對這個根本無明的熏 業識是細 然後又對更細的這個-根本無明來熏 那使這個阿羅漢、辟支佛-一切菩薩產生法執 有生滅之苦 有這個生滅相-變異生死苦 第二種是增長分別事識熏 增長分別事識熏 這是粗的分別事識 也就是執取相跟計名字相 這就分別事識 這粗的妄心 所以妄心分很多種都叫-通名為妄心 這個時候讓凡夫起業繫苦相 造業相跟業繫苦相-對不對? 對不對? 那就往更粗的方向去受苦了-去熏 這很容易懂 都是一個粗的、一個細的-對粗跟細 那一個再細一點的-對粗跟細 那再更細的-也對粗跟細 再去熏 簡單講就這樣 第三是無明 這無明是根本無明 這個無明來熏真如了 這也有兩種 這無明也不一定是粗跟細 有根本無明熏-還有什麼? 有根本無明一定有粗的無明-叫枝末無明 對不對? 那你就看得到了 你就看得到了 根本無明熏-以能成就業識 熏那個妄心-產生妄心出來 二者所起的愛見熏 這是枝末無明 愛見無明 愛見 見愛 見者是什麼呢? 是智識跟相續識-對前面的現識所起之見愛煩惱 這枝末無明 它反熏什麼呢? 反來熏真如 增長見愛煩惱 而生成所謂的分別事識 所以能成就分別事識 你就是 簡單講就是根本無明-去熏這個分別智識 就智識跟續識 相續識 讓他產生更深的見愛煩惱 然後這見愛煩惱-最後產生什麼呢? 強大的分別事識 以這個分別事識再去造業 再去什麼? 受果報 這個就是染法熏習不斷 那接下來就淨法熏習不斷了 淨法熏習-分幾科? 分兩科 子一是什麼? 呃!不!不是子一 子二就是淨法熏習不斷 那分兩科 丑一是什麼?-設問 那丑二呢?-論答 論答分幾? 分二 寅一呢? 略答 略答分幾? 分二 是不是啊? 你們的有沒有打錯 分二 首先正明熏習是卯一-對不對? 那卯二呢? 是辨其功能 是不是啊? 然後寅二那就廣申了 也分二 一個是什麼? 明妄心熏習 明妄心熏習 那卯二是什麼? 顯真如熏習 真如怎麼來熏它? 這裡頭又分三科 辰一是標徵 辰二、列名 辰三、辨相 對不對? 辨相又分兩科 一直分下去 等一下再看 不過我們時間已經又到了 總而言之這裡在講的是淨熏 淨法熏習不斷 淨法熏習不斷 淨法熏習不斷 淨法用什麼東西來熏它? 有真如熏它 也有用無明裡頭來熏-境界來熏它 是這樣 用妄心來熏它 也可以怎麼樣? 真如來熏它 那麼這個我們下一堂課再說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0